贺嘉
近期,李克强总理视察深圳时,去了代表互联网金融的前海微众银行,另一个则是代表智能硬件创业者柴火创客空间。政府的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政策扶持、融资便利、社会舆论倡导等一系列有利于智能硬件发展的后续措施。
出人意料的是,应SeedStudio和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的邀请,李克强总理还成为了柴火创客空间2015年的首位荣誉会员,在笔者有加入的智能硬件不同社群之中,各位创客们都特别兴奋,因为总理的视察是一个重要信号,中国的智能硬件的好时代来啦!
在大家都在为智能硬件好时代来临而激动的同时,我想谈谈创客发展还面临问题和挑战。
1.部分产品缺少应用场景,重技术不重用户体验。
国内桌面级的3D打印机,主要的购买者还是科技行业意见领袖,及少年儿童的创客教育,3D打印机对于消费级客户而言还缺少关键性的应用场景。
例如工业级3D打印机在取代传统工业生产制造产品原型时,流程较长的制模-开模流程,原先耗费几天-几周的制模流程被几个小时或1-2天的增材打印给取代,大大提升了制造企业在产品原型研发阶段的效率,所以对于这些制造企业而言,很有热情采用工业级3D打印技术取代传统模具。
2.中国用户不成熟,创客产品的市场亟待培育,智能硬件品牌待建立。
曾经和SeedStudio的创客社区运营负责人kevin交流过,国内的创客企业大多瞄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存在消费者认知度与消费能力问题,智能硬件类的创业企业如果只做国内市场,较难生存。
我也在百度搜索了几个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智能硬件项目,搜索结果数从最多的Ai.Frame 259,000个,UFactory 88,100个,直到最少的f.PET代步工具 799个,平均搜索结果在11万个左右。相比远低于时尚业的无用服装 3,920,000个,设计师品牌 刘清扬 669,000个,设计师品牌 兰玉 441,000个,平均搜索结果在167万个左右,也就是说创客领域的创业企业,品牌曝光度平均只有时尚领域的创业品牌的十分之一。
3.除线上众筹、预售外,销售渠道有限
除苹果、三星这类成熟的科技数码品牌外,大部分的智能硬件领域创客通过众筹平台kickstarter,pozible来筹集第一笔资金。在开模完成第一版的产品原型后,通过点名时间、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等国内“众筹”平台进行预售,其余则靠淘宝电商,线下代理商拿货的方式进行销售,销售渠道远没有打开。
创客们如何借鉴时尚界的经验
1.如何建立品牌与进行公众推广: 制汇节vs时装周
时尚业在品牌打造方面堪称其他行业的典范,通过明星+《Vouge》、《Bazzar》时尚杂志+一系列的巴黎、纽约时装周这样一个立体的品牌与宣传体系,不停地向人们传递着什么是潮流,以及你该如何穿着以跟上最新时尚风格的信息。
对于创客们而言,如何向行业、媒体与公众推广?正是值得多多向时尚界学习的内容,通过举办创客节、制汇节等公众可参与的展览与活动,一方面拉近科技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另一方面增加创客与智能硬件类议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上的曝光与传播,就像种地一样,先培育好行业发展的消费者基础。
2.谁在引导消费者:科技博客作者 vs 时尚杂志编辑+买手
明星、设计师、时尚杂志编辑、买手这几类人群算得上是时尚界最有权力的一群人,他们的创作与喜好,通过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以及Facebook等新型社交媒体,正影响着全球几十亿人。
创客领域的意见领袖,在我看来主要是创业者、科技博客作者与投资人,他们属于智能硬件领域的早期创新采纳者,通过他们的产品试用与发声,创客产品只有打动他们了,才有机会通过他们的口碑与媒体发声,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人群,创客企业可以通过Hackthon或者是专题沙龙做好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
3.如何经营销售渠道:入驻Apple等科技厂商门店 vs 时装百货
在时尚领域,高端品牌会通过客户答谢酒会或一年几次的春秋新款发布会,做好于高端客户的关系维护,包括在渠道管理方面,时尚业有着较为完善的买手机制+品牌自有门店+连卡佛等高端零售+线上销售+outlets折扣店组成的五位一体的销售渠道,通过不同渠道的有机配合,实现品牌的不同销售目标。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