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上的四点经济学心理启示

作者:天天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12-26

1、为何买涨不买跌?

心理经济学与普通人的投资理财有什么关系呢?在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价格上涨即便达到疯狂的程度,投资者照样趋之若鹜,奋不顾身地投入,根本不理会价格已远远超出商品本身的价值;反之,当价格一跌再跌,商品的价值早已凸现,但依然无人问津。目前中国的房产和股票就是上述现象的最好写照。

心理经济学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感情在大多数时间里代替理智主导人的经济行为。从众和恐惧是产生买涨不买跌现象的根本原因。既然人的投资行为是由心理因素主导的,那么“克服投资过程中的心理障碍,选择适合自身心理承受力的对象和投资方式”,就是心理经济学倡导的理念。

其实《中庸》里就有“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至理名言。[中華励志网]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意为:君子平心静气,守得住自己的本分,以待天命;而小人不知天高地厚,冒险行事,妄图得到非分的收益。

2、激进保守各取所需

今天,理财师把心理经济学和我国先哲的思想引入理财规划之中,提升了理财设计的个性化。首先对客户进行心理测试,根据其心理承受能力确定其在激进、积极、理智、保守等四种投资类型中属于哪一种后,再制定出的理财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

  以往常经验,假设两个人分别是激进型和保守型的投资者,即使收入、支出和资产等情况完全相同,理财计划也应完全不同。激进型投资者资产中股票的投资比例可达45%,房产可以有30%。而保守型的投资者,股票比例低于10%,房产的比例不应超过20%,反而债券比例可达50%。如果让激进型的投资者把资产过多地投资于低风险品种,是浪费了其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激进型的人也会因此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而浑身不舒服;反过来让保守型的投资者大比例投资高风险产品,长此以往一定会使其心力交瘁。[中華励志网]曾有一位少年写信求助财经节目主持人,叙述其父炒股遭遇3年熊市后,原来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使整个家庭气氛异常紧张,影响了全家人的正常生活。实际上原因就是其父根本不适合炒股,保守型的人做了激进型的投资所致。

3、控制风险减少损失

根据心理承受能力制定理财计划的第二个作用,是帮助投资者控制了风险。知道自己属于保守型的人,把股票投资比例控制在资产的10%以下,即使遇上如今4年的熊市,10%部分亏去一半,毕竟所有资产还剩下95%,尚不至于影响家庭正常的生活,可以泰然处之。笔者认为许多投资者在最近4年的熊市中之所以损失惨重,除市场本身的原因外,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属于何种投资类型,盲目扩大在股票上的投入也是重要原因。

4、逆向思维的建筑

以心理承受能力高低来决定理财的第三个作用,可以帮助投资者冷静应对行情变化,不受周围的气氛影响。[www.zhlzw.com]知道自己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在高风险产品的投资中,除控制仓位外,可以采取小富即安、微损即止的方法,既有收益,又可以减少损失,很可能因此躲过大熊市;而激进型投资者,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大可持有一段时间,避免追涨杀跌,与大众逆向思维,人弃我取,往往会有翻番甚至数倍的利润。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投资场上的“老运动员”,但至今还不知道自己具有何种心理承受能力,或者你是即将步入市场的新手,都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测定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的理财,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关知识:

经济心理学又称心理经济学(Economics Psychological)。研究人们对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和经济机制的心理反映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经济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所涉范围较广。从现有学科分类的角度看,经济心理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经济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就业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等。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则以从事直接与拥有货币之后产生的心理与行为为主。它主要包括:消费心理学、投资心理学、税收心理学、保险心理学、储蓄心理学、赌博心理学、慈善心理学等具体领域。它更多地涉及个体或群体在获得货币之后的经济心理行为的机制和规律,而较少或较间接涉及商品的生产领域。另外,广义经济心理学中的部分研究领域相对系统和成熟,而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尚属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关链接:

为何买涨不买跌?经济心理学知识及其实际运用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