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修炼与孔子的知、仁、勇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3-02-1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名言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子罕》。在《论语正义》中《申鉴•杂言下》又对这句话做了进一步阐述:“君子审物明辨故不惑,乐天知命故不忧,定心致公故不惧。”孔子认为知者能审物明辨,所以不迷惑;仁者最主要的是能做到乐天知命;所以不忧虑。勇者因为能定心致公,所以没有畏惧的事情。这里的知者、仁者、和勇者就是孔子用来衡量是否是君子的标准。

“君子”一词在孔子的《论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春秋无义战”的春秋时期,孔子希望天下君子多一些,这样人民的生活才有可能好一些。孔子的理想境界是通过修身、养性使更多的世人达到“君子”的境界。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人性的回归。而“知、仁、勇”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孔子谦虚的感叹说:“学问修养,合于君子的三个标准,他一件也没做到。”孔子所讲的“知、仁、勇”这三个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是孔子眼中的人生应该持有的价值观的三个方面。《中庸》的“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这句话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知、仁、勇”是孔子的人生追求的三个境界,也被看成孔子人生的三宝。(有关老子三宝的相关观点,可以参见维龙媒段俊平先生《老子的人生三宝与企业管理》)

“知、仁、勇”中的“知”是指知识和智慧,一方面指个体在社会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学问,另一方面又指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思路。它也是认知事物和感知事物的境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知”的境界。

“仁”就是爱人和克己的意思。爱人就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爱心。克己就是能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仁”还有自强的意思。只有自己自强以后才能帮助施仁于其他人。

“勇”,是建立在“知、仁”基础上的。因为有智慧、有仁德,人生才无所畏惧,有勇敢之心,才能勇往直前。勇也并非单指勇敢,它也指坚持原则和信念勇气和决心。

孔子的“知、仁、勇”人生三宝,是成功者的必备三个方面。也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三个境界。知者就没有疑惑,因为他们通过学习有了认知事物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超越于知识和聪明的智慧,更有了明辨事物真知的悟性。所以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就是这个境界的表现。仁者就没有忧虑和担忧,因为他们胸怀天下、胸怀国家、志向高远,道德高尚,所以已忘了个人的小忧,,他们因为已超越了物质的羁绊,所以没有自己人生得失之忧。“仁者”的忧只是有忧患意识,他们乐天知命,自强不息,进取不止。所以在他们眼里没有忧虑,没有担心。最后是勇者没有恐惧。因为有了知和仁,就有了自信心和感召力。心胸昭然坦荡,本领技艺高强,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人生还有什么恐惧而言。

孔子的人生三宝对于当代中国人有着更为现实的教育意义。如今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人生目标发生了很大转变。以物质追求为主要价值体现的现实使人们变得人生没有理想和信念。社会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一切以拥有物质的多少论英雄。完全摒弃了“知仁勇”的人生价值观的追求,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时代呼唤孔子的人生三宝的回归。而作为精英阶层承担着产业报国的中国企业家群体更应该树立孔子的“知仁勇”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有些企业家追求所谓事业的成功,整日忙于交际应酬,书基本不读。知识匮乏,见识肤浅,谈不上智慧、感悟和境界;有些企业缺乏责任心更缺乏爱心,处处只为私欲苦心积虑;也有些企业家为了物质最大化而不择手段,有的甚至置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于不顾,更谈不上施仁于社会、施仁于人民。也有些企业家最初的人生目标实现后,失去理想和信念,没有了人生信条,没有了勇敢之心,没有了前行动力。在这个现实面前,孔子的人生三宝的是这些企业家人生价值回归的最好精神指路明灯。(有关孔子的其他观点,可以参见爱维龙媒段俊平先生《孔子像的竖立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1页第2页

.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