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56页
3.横空出世,总商之魁

  当初,广东巡抚李士祯颁布公告,宣告解除海禁,使广州十三行迅速崛起。但是,令李士祯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为中国催生出了一位世界首富——伍秉鉴。

  在十三行中,行商的共同组织称为公行,其首领称为总商,一般都是由最富有的行商担任。鸦片战争之前,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以“潘卢伍叶”最为著名,即同文行和同孚行的潘家兄弟、广利行的卢文锦、怡和行的伍秉鉴以及义成行的叶上林四大行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也就是鸦片战争前夕和战争期间,伍家似乎要比其他行商更精于投资之道,很快就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广州行商的领头人。 1783年,伍国莹终于脱离了这家商行,在海关的监督和要求下成为行商,成立了怡和行。在伍国莹的经营下,怡和行已经很有起色,并且在国际商界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1801年,伍国莹去世,儿子伍秉鉴便继承了伍家怡和洋行的业务。 

  据记载,伍氏家族原籍福建,康熙初年进入广东。刚入广东时,伍氏曾经从事过商业活动。到了伍国莹这一代,伍国莹在一家行商当起了账房。当时,商户的账房不仅要做会计工作,也参与资产的管理,并且作为商行的成员还可以进行投资贸易。因此,伍国莹在这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丰富的经商经验,并且在他还没有成为行商之前,就已经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了商业往来。 

  

  当时,伍国莹在商界的商名叫“浩官”,而且这个名字也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以“官”作为名字的一部分,在十三行时期的广州本是一种尊敬的称谓,代表的是这个人的社会地位。但是,初来乍到的洋人却误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名字,结果约定俗成,以后行商都被称为某某官。 

  

  在伍秉鉴手中,怡和行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出口贸易产品就是茶叶,而且欧洲人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但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却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并标以最高价出售。此后,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卖出很高的价钱。

  到1807年,怡和行已成为了广州的第二大商行。随着行务的发展和贸易额的激增,伍家的资财也逐步上升,成为广州诸行商中首屈一指的巨富。1813年,怡和行终于被列为总商之魁,登上首席商行的位置,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头人——总商。 1826年,他将怡和行行务处交与第四子伍元华掌管,自己退居幕后,但他仍掌握怡和行和公行的实权。 

  此后数十年,伍秉鉴一直居于行商的领导地位。直到

  伍秉鉴父子两人,都是工于心计、多财善贾的大行商,他们一方面与外商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通过贿赂、捐输和报效,同清政府和广东各方面的官吏接触密切,官商结合,怡和行的财富也迅速上升。 

  作为封建特权商人,而且清朝又实行捐纳制度,因此伍秉鉴也捐资买了一个三品顶戴的官衔,成为亦官亦商、上通朝廷、下连市廛的名副其实的官商。同时,伍家父子又凭借中外交涉中介人的有利条件,与外国的外交代表、军政官员保持密切的关系。英国驻华第一任商务监督、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都与伍家有直接的通商关系。而且,英国马地臣行的中文行名就是采用了伍家怡和行老字号的号名,称作了“怡和洋行”。 

  在清代,中国共出现过三个商业群体,他们分别是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和广东的行商。两淮的盐商经营盐业,晋商经营票号,行商的主业则是外贸,但有所不同的是,行商的资产更为集中。在伍秉鉴的经营下,伍氏家族使行商的资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发表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