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 56页
9.富甲天下,好行其德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奉范蠡为商业鼻祖,其中的原因除了他经商治产“富甲天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富好行其德”。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士农工商”就是社会的等级观念。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时候,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义,认为商人是逐利阶层,唯利是图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历史上向来都有“无商不奸”的说法。 范蠡却不然,他舍弃了越国的高官厚禄,到齐、陶艰苦创业,孜孜不倦地从事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目的不在于赚钱而在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就是向世人表明他不仅能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而且还能亲自从事商业活动,经营致富。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并没有为金钱所累,在离齐至陶之际他“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后来,他在陶邑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而再次“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更可贵的是,范蠡经商从不搞垄断,他曾慷慨地传授经商治产的经验给齐国国君,帮助他治理国家,发展经济,只用了三年便使齐国国富民旺。后来,他在陶邑指导猗顿发展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使猗顿成了当时的巨富。司马迁深为范蠡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所折服,故称其为“富好行其德”。 另外,范蠡在手工业和水产养殖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说,他曾经发明制酱技术,而且还改进了陶器的制作技术,是造缸的能手,太湖地区的工匠们都尊称他为“造缸先师”。 在范蠡死后,族人将他葬于陶山主峰西麓(今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幽栖寺村),后世的人们来此凭吊他和西施,缅怀他的业绩及人品,汲取他的思想和智慧。如今,在陶山南麓的范庄,仍居住着范氏的后人,他们每逢节日必到范蠡墓前洒扫祭奠。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也在无锡留下了不少传说。相传,在他隐居无锡五里湖畔时,曾教会了人们养鱼种竹的方法。无锡有好多地名都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等。在太湖边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范蠡确实实现了世上男人所有的梦想:在事业上,他进能立国兴邦,退能富济天下,位极人臣后能急流勇退,富贵满堂敢散尽千金;在爱情上,他能赢得天下第一美女西施的芳心,两人互敬互爱,长相厮守,高远飘逸。 由此可见,范蠡的智慧和才能并非单一地反映在经商方面,而是多方面的,可谓是全才型的一代名家。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