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先士卒,有诺必践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我一直把诸葛亮在《将苑》里说的这段话作为带队伍、搞经营管理的重要思想。带队伍带的是人心,做市场经营的是人心。人心在哪边,胜利就在哪边。人心定,大势定,大局定,天下定。
有一则哲理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位父亲和他7岁大的儿子在整理花园,他们遇到了一块埋在土中的大石头。父亲要孩子将大石头移开。
孩子推了半天,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憋得通红,石头仍然不动。孩子告诉父亲他办不到,父亲在一旁看得很清楚,但仍冷冷地说:“你要调动你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
孩子在大石头旁边挖了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中,把另一块小石头垫在底下,使劲地往上撬,但大石头仍然纹丝不动。显而易见,以他的力气是不能够搬动大石头的。
孩子喘着气,颓然坐下。
父亲和蔼地走到他身边,问道:“你确定你真的用尽所有力量了吗?”孩子说当然了。
这时父亲温柔地拉起孩子的小手说:“不,儿子,你没有。我就在你旁边,可你没有向我求援。”
是的,孤胆英雄只有电视剧里才会出现,要搬动挡在路上的巨石就要选择与别人齐心协力。
要想让这个企业产生效益,光有宏图大志是不行的,光靠我一个人忙也是不行的,要发动所有的人一起使劲才有希望。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我要求工人们从第二天起按时上班,让他们一起动手清理车间,调试机器,准备开工生产。
无论是治国,还是做企业,“上行”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上行”了,才会有“下效”。
我第一个拿起了扫把,工人们见我动手了,也待不住了,纷纷拿起工具,清理垃圾。虽然在他们心里对我的许诺还不敢相信,但是在行动上毕竟不再自甘堕落了。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厂里的房子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平房,房顶上被风雨打得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从瓦缝里往下漏雨。每到这个时候,工人就先用盆子接,准备天晴了再修理。可是天一晴,漏雨的事就被忘到了脑后。这已经是厂里工人们的惯性思维。
这种惰性,是我无法容忍的。它一旦在人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就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更别谈创新了。那样,厂子也就根本不会有明天。企业要想告别过去、迎得新生,就得让每一个人都摒弃这种惰性。
我绝不能让这种惰性再继续存活下去。
就在车间里的人忙着接雨的时候,我已经带着人冒雨上了房顶,揭开房瓦,铺上油毡纸,再把房瓦铺好,足足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下来的时候已成了“落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