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万年长,幸福的人生哲理

作者:孙正聿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18

近年来有两个很流行的话题:你幸福吗?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两个话题都很亲切:谁不想生活得幸福?谁没有梦想?这两个话题又很难回答:怎样生活才算幸福、如何才能梦想成真,必然见仁见智,不能一概而论。这两个话题还不能分开:很多时候,梦想就是渴望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就是成真的梦想,梦想和幸福就是生活的理想和理想的生活。

有人说,幸福就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要什么有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快快乐乐、高高兴兴每一天;还有人说,幸福就是和大家都相处得愉快,痛苦的时候有人分担,快乐的时候有人分享。这些回答表明,幸福是对人的生活状态的肯定性评价。

然而,仅有这样的认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幸福。更深入地理解幸福,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哲学看,幸福就是对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伦理需要的较好满足。也就是说,哲学意义上的幸福指的是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对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比较充实的精神生活对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比较和谐的社会生活对人的伦理需要的满足。

幸福并不神秘,而有些人把幸福说得过于抽象、过于神秘,他们把幸福归结为一个字——“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的确是一种“感”,但这种“感”是具体的,是现实生活状况在人们情感中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我们穿布衣、吃粗粮、住平房、骑自行车,现在则流行穿时尚、吃细粮、住楼房、开私家车。但幸福并不只意味着富裕的物质生活对生理需要的满足,还必须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对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谐的社会生活对伦理需要的满足。这就是今天的一些富人仍然感到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只有在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伦理需要都得到满足时,才能有真实而不是虚幻、稳定而不是短暂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体现为人们对生活的放心、顺心和安心,而不是对生活的担心、烦心和闹心。

这几年还流行这样一句话:“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视高官和高薪不如高寿和高兴,并非因为前二者是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和价值诉求,而是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和感悟。对人生有清醒认识和体悟的人,一般会反复考量权力、金钱与健康、快乐的关系。高官意味着较大的权力,同时也意味着较大的责任;高薪带来了金钱,同时也带来了诱惑。滥用权力或金钱,常常使人担心、烦心和闹心,实际上并不能带来健康和快乐,当然也就难以有幸福感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丰裕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生活、和谐的社会生活既是不可或缺的,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就会终生为温饱操心;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就会整天为琐事烦心;没有和谐的社会生活,就会时时为人际关系闹心,这怎么会是幸福的生活?人们又怎么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只有操心变为放心、烦心变为顺心、闹心变为安心,才会有幸福的生活,人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创造放心、顺心、安心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制度建设,二是文化建设。只有在制度建设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注重解决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问题,防止公权力对公民权利、公众权益的侵害,促使人们合理表达自身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才能为放心、顺心、安心的幸福生活奠定制度基础。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着力驱散笼罩在社会和人们心灵上的“雾霾”,才能让人们过上放心、顺心、安心的幸福生活。

(作者:孙正聿,吉林大学资深教授)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幸福是什么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