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不在年高,初中规划人生正当时

作者:贺维学来源:中华励志网 2020-07-15

有志不在年高传统意义上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其实不然,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其“起源”就是他们高考填报的专业志愿,但志愿填报又从何而来,多数大学生不愿接受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改行,原因也是在填报志愿上。而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更适合干什么,在家长、在社会的攒动下走上了路。在往前追问,高中不懂去向只能说明在更早的阶段我们并没有深入锤炼和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结局就是耐人询问的。

实际上,中学生已经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初中毕业是走技工路线,还是搞研究,已经把人生方向摆在面前。升入高中是学文还是学理又是一个分界点,这些都足以说明职业生涯的起点已经提到中学。

职业生涯的指导要等到进入大学再去进行就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大学到就业之间这个时间太短了,孩子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伴随着文化知识的吸收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一起进行的,因为任何职业技能都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准备与积累。初中阶段,人生的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成长阶段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将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回忆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已经在给孩子进行职业规划了。送孩子学小提琴、拉丁舞、主持,就是想看看我们在哪方面有所长,将来往孩子的特长上发展。也一直在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从小就明确自己以后要做什么。

按照国外专家的观点,儿童的职业规划要趁早,最好在3-6岁就开始。这时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所谓的职业倾向可能是他的一时兴趣,而他所具备的潜能则可能和他的梦想所需要的潜质相左。比如,一个梦想当侦探的孩子,相比侦探所需的逻辑智能,他的语言智能更出色,更适合律师、编辑、教师等,家长最好在了解孩子潜能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孩子把兴趣和潜能相结合。

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看,实施学业规划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实际上,中小学生职业规划就是让学生能尽早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能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初中生如何去规划

初中生还处在不定型的阶段,未来有无数可能,大道无形,但人生可规划。

或许在不少人看来,初中生便开始人生规划教育,实在是有点为时过早、拔苗助长的嫌疑。这个时候,与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谈人生规划,意在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去知己,为将来选出一条正确的路。

如今的高考制度,高三的学生基本就需要为他的未来选择专业,其实也相当于正式进行人生规划。面对突如其来的专业选择,高三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只能由老师或家长代劳,而这很可能搞出“乱点鸳鸯谱”的闹剧来,最终受损的其实是孩子的职业生涯。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初中生进行适当的人生规划其实并未过度提前,而恰恰是大有必要的。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部分原因在初中毕业时就埋下了。为什么呢?因为初中毕业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流,是决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初中毕业后,许多学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地考高中、上大学,不懂得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科学地规划学业,于是,学生所学的并不是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因此,人生职业规划应从初中开始。

确定好人生大方向,短期目标更有效。实际上,人生规划并不是要在学生十几岁时就都去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确定好大方向,着重于短期目标才是更有效的方法。

在初中阶段,学校、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好和特长着重培养学生,为将来打好知识基础。高中阶段,很多学生的性格和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在短期目标的设定上,家长应该更多地听取孩子的意见,科学地将人生规划的内容融入到每一个短期目标中去。

据调查,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可见在中学时帮助孩子树立理想,规划未来是很有意义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指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刚刚开始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或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这是一个好的端倪和进步。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体现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注重感受与体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发展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以学生的视角观察、体验职业,展现职业的特征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以及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在对职业的初步认识、探讨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兴趣与爱好,激发职业理想,从而对人生作出规划。

在初中时期想要给孩子的一生定下职业规划不现实,但是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职业,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的分工和贡献,以及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是必要的,以便孩子们和家长了解到学生自身的所长,为其选择合适教育。只有在接受合适的教育之下,才能对孩子的职业生涯提前做出规划和设想,否则将付出孩子成长的代价。

做好规划父母是关键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和基本能力开发、培养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家长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领域,让孩子对社会有一个全面了解。到中学,孩子在前期得到的丰富外界信息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会形成初步的职业意向,此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

家长在帮孩子做职业规划时一定要准确分析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参加一些职业测试或游戏,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挖掘出孩子的特长、能力,而不是一味追逐就业热点和社会地位。同时,家长还要把握住孩子成长的3个关键期,即:初中毕业、高一结束文理分班、高考填报志愿。

家长孩子一同参与职业体验,孩子参加职业体验的同时,家长也应该进行培训,家长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是影响孩子职业规划的关键因素。

然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只是按部就班地上高中、考大学,还有的在选择学业时随大流、赶时髦,结果家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毕业时却发现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困难。因此,作为人才成长主体的中学生及其家长,必须审时度势,尽快树立学业规划观念。

初中生受阅历和年龄所限,需要父母树立生涯规划意识,给孩子提出参考意见。只有基于孩子本身的兴趣,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并让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体会到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特长,并主动沟通引导孩子更好地挖掘天赋。一旦孩子选择了正确的喜好,家长就要让他学会承担,鼓励他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比如,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会接触很多诸如跳舞、画画、说唱等技能,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观察孩子在哪方面表现得比较优秀,然后告诉孩子他的长处。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受苦受累而“大方”地让孩子放弃他自主选择的一项正确爱好。要真正努力过,才知道适合不适合。家长多看到现在,不要为将来过多考虑。

经过上千例考证发现大多数成年人的儿时梦想,能记忆和延续下来的都是在初中时期形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住孩子的初中期的人生规划。

家长学会运用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制订培养方案进行人生设计,实践证明,这将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动机促进成绩提高,更能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我曾经看过高燕定写的一本书《人生设计在童年》。从小就开始做人生规划,设立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孩子的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可以保证孩子在教育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其实,人生规划说白了,就是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很多家长都或多或少地想过这些问题。只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真正深入、细致地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应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共同规划未来、设计人生。

在孩子的童年阶段,引导孩子设立一个或几个人生目标是很重要的。虽然许多人在成长的旅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改变自己预定的轨道,但是在人生的最初十几年里,有一个目标比没有任何目标要好得多。从小就有一个粗略的人生规划,比迷迷茫茫地混到高中毕业,甚至更晚时才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人生、仓促地培养自己的就业技能要有利得多。

规划人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学业规划更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回归本位。(贺维学)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人生规划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