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乡愁断了线

作者:徐元锋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12-30

风筝的引线不是牵绊,它透露出驾驭风的秘密。乡愁不只是哀怨和惆怅,它孕育着向善向上的力量。

春节渐行渐远,回家过年又重回工作岗位的人们,心头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也释然了许多。那村边的小河,那撩人的乡音,那亲切的脸庞,又一次沉淀心底,期待下一次重逢。

乡愁是什么?对农村长大的青年人,是魂牵梦绕的村庄寨屯,是七大姑八大姨三叔二婶,是玉米糊糊咸菜腊肉,是记忆里金子般的童年,一股脑儿化作了引线,牵住了风筝般远行的游子。不过,乡愁又不全是这些。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区。回家上坟,在一片山丘的怀抱里,埋着我的祖先。父亲一边烧着火纸一边念叨,这里埋着你的爷爷,那里埋着你爷爷的爷爷。凛冽的风沿山坡滚过,我的脑筋一紧:乡愁,是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他的道德泉源和价值皈依吧。

小时候,乡里乡亲虽有时也“脸红脖子粗”,但大多通情达理,对识文断字更高看几分。庄户人以老实本分为要,以勤劳朴实为美,最怕被人“戳脊梁骨”。大门上贴的最多的春联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鸡犬之声相闻”的小村庄,天蓝水清勤俭持家的“有机生活”,孕育出朴素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认同,维系滋养着乡土社会,历百代而不斩。

我们这拨青年人,几乎是有幸活过这种乡村生活的最后一代了。传统的村落在不断消逝,宗族式亲缘关系正在解构,土坯房换上了砖瓦房又转而“洗脚上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现代化、城镇化的履带碾过,温柔的乡愁何处安放?www.lvyougl.com

远离了乡村的年轻人,不管是靠读书从光屁股孩变成了戴着眼镜的“城市屌丝”,还是外出打工从“二丫”变成了“薇薇安”,都面临着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认同的重新调整定位。城市的柏油路太硬,面对着不断高企的房价和日益苍老的父母,那些曾经的乡村“道德童话”,会不会被认为是现实的羁绊?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乡村的新旧更迭、陌生的城市生活、来自现实的压力,似乎都在撕扯着游子的“乡愁连线”。如何让乡村道德价值与城市生存接榫,考验着来自农村的年轻人。

风筝的引线不是牵绊,它透露出驾驭风的秘密。乡愁不只是哀怨和惆怅,它孕育着向善向上的力量。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蜗居”,离开光怪陆离的世界静下心来,让精神自由呼吸,让自我延展开来,温暖心灵的,一定有淡淡的乡愁。乡愁非愁,此时它是一碗“心灵鸡汤”——乡亲的目光、父老的嘱托,鼓励我们“拍拍身上的灰尘,振奋疲惫的精神”。

《易经》里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面对茫茫未知的旅程,支撑我们出彩而非出丑的,是人过留名的上进心,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耻心,是童年时就种下的简单而紧要的“价值种子”,这就是乡愁的力量。青年人找到这股“心之力”,是一种福分,善莫大焉。

别让乡愁“断了线”,拽好它,上路吧。(作者:徐元锋)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道德讲堂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